-
元代作者
5 / 77页 - 朝代
陈草庵〔元代〕
陈草庵(1245——约1330),名英,字彦卿,号草庵,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元代散曲作家。曾任监察御史,中丞等职。现存小令二十六首。元·钟嗣成《录鬼簿》称其“陈草庵中丞”,名列前辈名公之中。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以为陈草庵名英,曾任宣抚,延初拜河南省左丞。门岿继考其人,名英,字彦卿,号草庵,析津(今北京)人。元代张养浩《云庄类稿》卷九《析津陈氏先茔墓碑铭》引陈英自述,叙其家世及任职历程甚详(见《元曲百家纵论》第七三页),可备一说。其存曲多愤世嫉俗之作。
林景熙〔元代〕
熙(一二四二~一三一○),字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
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太学上舍释褐,授泉州教官。
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不仕。
元武宗至大三年卒于家,年六十九。
有文集《白石稿》十卷,诗《白石樵唱》六卷,均已佚。
今本《霁山先生文集》乃明吕洪编定,凡五卷,其中诗三卷,文二卷。
事见本集卷首元章祖程《题白石樵唱》、明吕洪《霁山先生文集序》。
林景熙诗,以《霁山先生文集·白石樵唱》为底本。
校以明嘉靖冯彬刻本(简称嘉靖本;藏北京图书馆)和清康熙吴崧梅氏刻本(简称康熙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王旭〔元代〕
王旭(生卒年不详,约公元1264年前后在世),字景初,东平(今属山东)人。以文章知名于时,与同郡王构、永年王磐并称“三王”。早年家贫,靠教书为生。主要活动于至元到大德年间。有《兰轩集》二十卷,原本已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旭诗文若干篇,重编为《兰轩集》十六卷,其中诗九卷,文七卷。与王构、王磐相比,王旭处境最不好,诗文中往往流露出怀才不遇情绪,《古风三十首》集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生平事迹见《大明一统志》卷二三、《元诗选·癸集》乙集小传、《元书》卷五八。
倪瓒〔元代〕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许有壬〔元代〕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陈深〔元代〕
(一二六○~一三四四),字子微,号清全,吴(今江苏吴县)人。
宋末习举子业。
宋亡,笃志古学,闭门著书,精于书法。
弟子甚众,学者称宁极先生。
元文宗天历间以能书荐,不出。
有《读春秋编》、《宁极斋稿》。
事见《吴下冢墓遗文》卷二陈植《先人圹志》,明正德《姑苏志》卷五五有传。
陈深诗,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鲍廷博家抄本(简称鲍本,藏北京图书馆),编为一卷。
毛直方〔元代〕
方,字静可,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度宗咸淳九年(一二七三)领乡荐。
宋亡,授徒讲学。
省府上其名,得教授致仕。
有《聊复轩斐稿》,未刊行。
事见《元风雅》卷一二引揭希韦撰墓志。
《万姓统谱》卷三三。
今录诗二十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