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龄〔元代〕

    吴昌龄,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人,生卒年不详,其生活前期曾在内蒙从事过军屯,后期升任婺源(今属江西省)知州。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即杂剧)行于世者五十六人”之中,即吴昌龄属于元代前期作家。尤其他的《西天取经》是元代最早的较成熟的取经杂剧,于后世取经剧及小说影响巨大:他的回回杂剧《老回回探狐洞》、《浪子回回赏黄花》等直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风情,题材别具一格,表明吴昌龄在开拓杂剧题材方面独具眼光,在元杂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认识价值。

    杨载

    杨载〔元代〕

    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朱凯〔元代〕

    字士凯。生卒年、籍贯均不详。曾任江浙行省掾史,较长时间在杭州生活。自幼孑立不俗,与人寡合,后与钟嗣成相友善,曾为钟所作《录鬼簿》写序。

    宫天挺〔元代〕

    暂无简介

    毛直方〔元代〕

    方,字静可,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度宗咸淳九年(一二七三)领乡荐。

    宋亡,授徒讲学。

    省府上其名,得教授致仕。

    有《聊复轩斐稿》,未刊行。

    事见《元风雅》卷一二引揭希韦撰墓志。

    《万姓统谱》卷三三。

    今录诗二十八首。

    刘伯亨〔元代〕

    刘伯亨,一作刘百亭,瞽者,为书会艺人,生平、里籍均不详。

    谢应芳

    谢应芳〔元代〕

    谢应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陈基

    陈基〔元代〕

    陈基(1314-1370),字敬初,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陈基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王逢〔元代〕

    (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白珽〔元代〕

    (一二四八~一三二八),字廷玉,号湛渊、栖霞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入太学。

    度宗咸淳中以诗著,与同邑仇远合称仇白。

    宋亡,以教授生徒为业。

    后以荐为太平路学正,历常州路教授、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以兰溪州判官致仕。

    元文宗天历元年卒,年八十一。

    有《湛渊集》八卷,已佚。

    清杭州沈崧町辑为一卷。

    事见本集附录明宋濂《湛渊先生白公墓志铭》。

     白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