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无〔元代〕

    (一二六○~?),原名尤,字晞颜,宋亡后易名,改字子虚,吴(今江苏苏州)人。

    少从欧阳守道学,致力于诗。

    入元,随欧阳至台州,识邓光荐,为邓器重。

    曾举茂才,以奉亲辞。

    以诗跋涉南北,世祖至元末至燕,识赵孟?,赵为其诗作序。

    晚年隠居翠寒山,自删定其诗为《翠寒集》。

    卒年八十余。

    事见本集卷首赵孟?序。

    顺帝至元二年(一三三六)自序,明正德《姑苏志》卷五四、《宋季忠义录》卷一五有传。

     宋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毛氏汲古阁《元人十集》本(简称汲古阁本)。

    郭奎〔元代〕

    [公元?年至一三六四年]字子章,巢县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元惠宗至正二十四年。慷慨有志节。早从余阙学,颇称之。太祖为吴国公,来归,从事幕府。朱文正开大都督府于南昌,命奎参军事。文正得罪,奎亦坐诛。奎工诗,著有望云集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张昱〔元代〕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黄公绍〔元代〕

    绍,字直翁,邵武(今属福建)人。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士。

    官架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

    入元隐居。

    有《在轩集》。

    事见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

    今录诗十首。

    周德清〔元代〕

    周德清(1277-1365)元代文学家。字日湛,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高安市杨圩镇睱塘周家)人。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后代。工乐府,善音律。终身不仕。著有音韵学名著《中原音韵》,为我国古代有名的音韵学家。元代卓越的音韵学家与戏曲作家。《录鬼簿续篇》对他的散曲创作评价很高,然其编著的《中原音韵》在中国音韵学与戏曲史上却有非凡影响。「德清三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31首,套数3套。至正己(1365)卒,年八十九。

    张埜〔元代〕

    张埜,生卒年不详,延祐、至治年间在世。元词人。字野夫,号古山,邯郸(今河北邯郸)人。官至翰林修撰,作品收《古山乐府》。其父张之翰,号西岩老人,亦为词人。

    龚璛〔元代〕

    璛字子敬,宋司农卿潗之子,自高邮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县,不食卒,璛悲不自胜,叹曰:国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门户,独不可为儒以自奋邪!与其弟理刻苦于学。戴帅初、仇仁近、胡汲仲皆与为忘年交,声誉籍甚。人称曰「两龚」,以比汉「两龚」云。

    张弘范〔元代〕

    暂无简介
    程钜夫

    程钜夫〔元代〕

    程钜夫(1249年—1318年),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号雪楼,又号远斋。建昌(今江西南城)人,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元朝名臣、文学家。程钜夫少与吴澄同门。南宋末年,随叔父降元,入为质子。因受元世祖赏识,累迁至集贤直学士,并参与编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程钜夫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

    徐再思〔元代〕

    徐再思引(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