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拱〔宋代〕

    苏州(今属江苏)人。

    神宗元丰四年(一○八一),为释契适《石像大士赞》撰序。

    事见明成化《虎丘志总集》。

    颜真卿

    颜真卿〔唐代〕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魏征〔唐代〕

    字玄成,魏州曲城人。

    少孤,落魄有大志,初为太子洗马。

    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秘书监,寻晋检校侍中,封郑国公,以疾辞职,拜特进,仍知门下省事。

    征性谅直,知无不言,太宗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尝以古名臣称之。

    校辑秘省群书,及撰齐、梁、陈、周、隋诸史,序论多出其手,卒谥文贞。

    集二十卷,今编诗一卷。

    罗贯中

    罗贯中〔元代〕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赵希蓬〔宋代〕

    一作希逢。

    宋宗室。

    理宗淳间,以从事郎为汀州司理。

    与华岳合撰《华赵二先生南征录》,已佚。

    钱惟演〔宋代〕

    演(九六二~一○三四),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吴越王俶之子。

    归宋,累迁左神武将军(《东都事略》卷二四本传、《隆平集》卷一二)。

    真宗咸平中召试学士院,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擢知制诰。

    给事中。

    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为翰林学士。

    天禧四年(一○二○)为枢密副使(《学士年表》、《隆平集》)。

    仁宗即位,为枢密使,俄罢知河阳。

    天圣三年(一○二五)加同平章事判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

    八年,判陈州,权江宁府。

    明道二年(一○三三)以泰宁军节度使判河南府(以上同上书卷一○九)。

    景祐元年卒,年七十三(《全宋词》卷一)。

    谥思,改谥文僖。

    有《典懿集》、《枢庭拥旄》前后集、《伊川汉上集》等(《东都事略》、《隆平集》),皆佚。

    《宋史》卷三一七有传。

     钱惟演诗,见于《西昆酬唱集》者,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清周桢、王图炜注本(简称清注本)、中华书局王仲荦《西昆酬唱集注》(简称王注本),编为卷一,另从《湘山野录》等书所录诗,编为卷二。

    葛长庚

    葛长庚〔宋代〕

    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长庚,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人。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又称《老子注》),文简辞古,玄奥绝伦,独树一帜,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张潮〔清代〕

    张潮(1650年—约1709年),字山来,号心斋居士,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原居婺源(今属江西)。清代文学家、小说家、批评家、刻书家,官至翰林院孔目。《虞初新志》一书的编纂者。

    张潮著作等身,著名的作品包括《幽梦影》、《虞初新志》、《花影词》、《心斋聊复集》、《奚囊寸锦》、《心斋诗集》、《饮中八仙令》、《鹿葱花馆诗钞》等。张潮也是清代刻书家,曾刻印《檀几从书》、《昭代从书》(山帙、水帙、花帙、鸟帙、鱼帙、酒帙、书帙、御帙、数帙)等。

    释道真〔宋代〕

    真,俗姓张,出家于沙州(今甘肃敦煌)三界寺(敦煌遗书斯坦因三一四七)。

    十九岁修习《佛名经》(北京图书馆柰字八八)。

    后唐长兴五年(九三四)为比丘,编《三界寺藏内经论目录》(敦煌研究院三四五)。

    后汉干祐元年(九四八)为三界寺观音院主,重修敦煌莫高窟南大像北一所古窟。

    三年,为沙州释门僧政。

    后周显德三年(九五六)始授徒施戒(斯坦因三四七)。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任沙州都僧录(斯坦因四九一五),卒于任。

    敦煌遗书保存其书启残件二件,文二篇,诗六首。

    今录诗六首。

    李密

    李密〔隋代〕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在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他不得已杀瓦岗军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被隋军屡败。后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没过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