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苏轼 〔宋代〕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 吉祥寺赏牡丹

    苏轼苏轼 〔宋代〕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 凤翔八观 真兴寺阁

    苏轼苏轼 〔宋代〕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頳。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 虢国夫人夜游图

    苏轼苏轼 〔宋代〕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苏轼 〔宋代〕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 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苏轼苏轼 〔宋代〕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

    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

    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

  • 少年游・润州作

    苏轼苏轼 〔宋代〕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 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

    苏轼苏轼 〔宋代〕

    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 於潜僧绿筠轩

    苏轼苏轼 〔宋代〕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 石钟山记

    苏轼苏轼 〔宋代〕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