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送玄静先生赴金坛(题拟)

    李隆基 〔唐代〕

    紫府烟霞士,玄宗道德师。

    心将万籁合,志与九仙期。

    绝俗遗尘境,同人喜济时。

    访经游玉洞,敷教入瑶墀。

    茅岭追余迹,金坛赴远思。

    阴宫春旧记,阳观饬新祠。

    缅想埋双璧,长怀采五芝。

    真灵若可遇,鸾鹤伫来兹。

    (详后。

    此首又见《嘉定镇江志》卷二十)(按:《茅山志》卷二收玄宗赐李玄静先生𠡠书二十四通,此诗见第三道𠡠内。

    此𠡠书全文录如次:「𠡠。

    广陵李炼师,上清品人也。

    抗志云霞,和光代俗。

    为予修福灵迹,将赴金坛,故赋诗宠行,以美其志。

    〖诗略〗尊师抱一守中,探微昭远,能回贞洁,发挥道门。

    遂与太和先生启是仙宗,起予虔奉,崇饬灵迹,广求真经。

    则诗以宠行,物将厚意,永慰歧路,以彰礼贤也。

    所谢知。

    」又按,据同书同卷所附玄静先生等表奏,知此诗为天宝六载九月二十五日作,由高力士宣赐。

    )。

  • 为赵法师别造精院过院赋诗

    李隆基 〔唐代〕

    宗师心物外,为道运虚舟。

    不恋岩泉赏,来从宫禁游。

    探玄知几岁,习静更宜秋。

    烟树辨朝色,风湍闻夜流。

    坐朝繁听览,寻胜在清幽。

    欲广无为化,因兹庶可求。

  • 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

    李隆基 〔唐代〕

    紫府求贤士,清谿祖逸人。

    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

    间有幽栖者,居然厌俗尘。

    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调神。

    地道逾稽岭,天台接海滨。

    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

  • 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

    李隆基 〔唐代〕

    乾道运无穷,恒将人代工。

    阴阳调历象,礼乐报玄穹。

    介胄清荒外,衣冠佐域中。

    言谈延国辅,词赋引文雄。

    野霁伊川绿,郊明巩树红。

    冕旒多暇景,诗酒会春风。

  • 赐道士邓紫阳

    李隆基 〔唐代〕

    太乙三门诀,元君六甲符。

    下传金版术,上刻玉清书。

    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书。

    自知三醮后,翊我灭残胡。

  • 春台望

    李隆基 〔唐代〕

    暇景属三春,高台聊四望。

    目极千里际,山川一何壮。

    太华见重岩,终南分叠嶂。

    郊原纷绮错,参差多异状。

    佳气满通沟,迟步入绮楼。

    初鸎一一鸣红树,归雁双双去绿洲。

    太液池中下黄鹤,昆明水上映牵牛。

    闻道汉家全盛日,别馆离宫趣非一。

    甘泉逶迤亘明光,五柞连延接未央。

    周庐徼道纵横转,飞阁回轩左右长。

    须念作劳居者逸,勿言我后焉能恤。

    为想雄豪壮柏梁,何如俭陋卑茅室。

    阳乌黯黯向山沈,夕鸟喧喧入上林。

    薄暮赏余回步辇,还念中人罢百金。

  • 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

    李隆基 〔唐代〕

    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

    楼下风光晚,城隅宴赏归。

    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

    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

    礼中推意厚,乐处感心微。

    别赏阳台乐,前旬暮雨飞。

  • 送玄同真人李抱朴谒灊山仙祠

    李隆基 〔唐代〕

    城阙天中近,蓬瀛海上遥。

    归期千载鹤,春至一来朝。

    采药逢三秀,餐霞卧九霄。

    参同如有旨,金鼎待君烧。

  • 野次喜雪

    李隆基 〔唐代〕

    拂曙辟行宫,寒皋野望通。

    繁云低远岫,飞雪舞长空。

    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

    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丰。

  • 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

    李隆基 〔唐代〕

    鲁卫情先重,亲贤爱转多。

    冕旒丰暇日,乘景暂经过。

    戚里申高宴,平台奏雅歌。

    复寻为善乐,方验保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