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2 / 975页 - 朝代
张道洽〔宋代〕
洽(一二○五~一二六八),字泽民,号实斋,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
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
历广州司理参军,景定间为池州佥判,改襄阳府推官。
五年卒,年六十四。
有《实斋花诗》四卷(《千顷堂书目》),已佚。
清吴允嘉抄《南宋群贤小集》中存《梅花诗》一卷。
事见《桐江集》卷一《张泽民诗集序》、《瀛奎律髓》卷二○。
张道洽诗,据《瀛奎律髓》卷二○及《宋百家诗存》等书所录,去其重复,合编为一卷。
辛弃疾〔宋代〕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陈人杰〔宋代〕
陈人杰(1218-1243),一作陈经国,字刚父,号龟峰,长乐(今福建福州)南宋词人,同时也是宋代词坛上最短命的词人,享年仅26岁。他现存词作31首,全用《沁园春》调,这是两宋词史上罕见的用调方式。
程颢〔宋代〕
(一○三二~一○八五),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
历鄠县、上元主簿,泽州晋城令。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以吕公著荐,授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
三年,因与新法不合,恳求外任,除权发遣京西路提点刑狱,固辞,改差签书镇宁军节度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
七年,监西京洛河抽税竹木务。
元蚟元年(一○七八)知扶沟县。
三年,罢归居洛讲学。
六年,监汝州酒税。
八年,哲宗立,召为宗正寺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理学奠基人,早年从周敦颐学,世并称二程。
著有《明道先生文集》,由门人整理其日常讲录、经说等,后人与程颐著作同编入《二程全书》。
《宋史》卷四二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四、《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一有传。
程颢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八年陈宣刻本(简称弘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万历二十年蒋春芳刻本(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同治十年涂宗瀛六安求我斋刻本(简称涂本),并从《后村千家诗》等书辑得集外诗三首,合编为一卷。
张耒〔宋代〕
(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
为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
元丰元年(一○七八),为寿安尉。
七年,迁咸平丞。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历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
元祐末,擢起居舍人。
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
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
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
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复州酒税。
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为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
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复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
五年,归淮阴。
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
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为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为底本。
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严羽〔宋代〕
(一一九二?~一二四五?),字仪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
一生隠居不仕,曾浪迹江、楚等地,为戴复古所奖重。
以《沧浪诗话》著称于世。
诗多散逸,邑人李南叙收录其诗及诗话为《沧浪吟》,度宗咸淳间黄公绍序而传之。
另有评点《李太白诗集》二十二卷行世。
事见本集,参王士博《严羽的生平》(载《文学遗产》一九八五年第四期),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四有传。
严羽诗,以《适园丛书·沧浪严先生吟卷》为底本。
校以明正德丙子林俊序本(简称林序本)、正德庚辰尹嗣忠刻本(简称尹本)、正德胡重器覆刻本(简称胡本)、怡兰堂藏夏大夏重校本(简称夏校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明嘉靖清省堂本、清鲍廷博据元本手校本(简称鲍校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