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祁〔宋代〕

    字萧远,一作肃远。

    徽宗宣和间因言事谪监汉阳酒税。

    事见《能改斋漫录》卷一一、《宋史》卷三四四《王觌传》。

    今录诗五首。

    李觏〔宋代〕

    (一○○九~一○五九),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

    曾举茂才异等不第,创建旴江书院(旴江在南城),教授生徒,学者称旴江先生。

    仁宗皇祐初,由范仲淹等荐,试太学助教,后为直讲。

    嘉祐中,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

    四年卒,年五十一。

    有《退居类稿》十二卷,《皇祐续稿》八卷。

    明成化间南城左赞编为《旴江集》(亦作《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

    事见《旴江集》卷首宋魏峙《李直讲年谱》,《宋史》卷四三二有傅。

     李觏诗,以《四部业刊》影印明左赞编《旴江集》(其中诗三卷)为底本,校以明正德十年孙甫刻本(简称孙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又录得集外诗五首,编入卷末。

    蔡确〔宋代〕

    (一○三七~一○九三),字持正,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三),调邠州司理参军。

    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权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

    擢知制诰、知谏院。

    元丰元年(一○七八),为御史中丞。

    二年,为参知政事(同上书卷二八九、二九八)。

    五年,迁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八年,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上书卷三五六)。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罢为观文殿学士、知陈州,徙安州、邓州。

    累贬英州别驾、新州安置。

    八年,卒于贬所(《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八《蔡忠怀公确传》),年五十七。

    绍圣二年(一○九五),赠太师,谥忠怀。

    《宋史》卷四七一入《奸臣传》。

    今录诗二十首。

    韩琦〔宋代〕

    (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

    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

    宝元初西夏事起,为陜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著,与范仲淹并称“韩范”。

    庆历三年(一○四三)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

    嘉祐元年(一○五六)为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英宗即位,仍为相,封魏国公。

    神宗立,琦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

    不久再次经略陜西。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复请归相州。

    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

    后因反对青苗法,与王安石不合,熙宁六年还判相州。

    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

    有《安阳集》五十卷。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韩忠献公琦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韩琦诗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安阳集》为底本,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又从《吴礼部诗话》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曹豳〔宋代〕

    曹豳(bīn)(1170-1249)字西士,号东亩,一作东猷,温州瑞安(今属浙江 )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安吉州教授,调重庆府司法参军,改知建昌。绍定六年(1233 ),擢秘书丞 ,兼仓部郎官。端平元年(1234 ),除浙西提举常平,移浙东提点刑狱。嘉熙初,召为左司谏。与王万、郭磊卿、徐清叟俱负直声,时号“嘉熙四谏”。嘉熙三年(1239),知福州,以礼部侍郎召,为台臣所沮,遂守宝章阁待制致仕。淳祐九年卒,年八十,谥文恭 。刘克庄为撰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四),《宋史》附《曹叔远传》。《全宋词》辑其词二首。

    蒋堂〔宋代〕

    暂无简介

    许棐〔宋代〕

    字忱夫,海盐(今属浙江)人。

    理宗嘉熙间隠居秦溪,于水南种梅数十树,构屋读书,因自号梅屋。

    室中对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藏书数千卷。

    著有《梅屋诗稿》等。

    《宋史翼》卷三六、清光绪《海盐县志》卷一九有传。

     许棐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梅屋诗稿》编为第一卷;《融春小缀》、《梅屋三稿》、《梅屋四稿》编为第二卷。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晁说之〔宋代〕

    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

    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

    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

    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

    后入党籍。

    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

    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

    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

    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

    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

    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

    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

    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张舜民〔宋代〕

    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为襄乐令。

    神宗元丰中,应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宜文字。

    元丰六年(一○八三),因作《西征回途中》诗,贬监邕州盐米仓,改监郴州酒税。

    哲宗元祐初,以司马光荐,为监察御史,又因言事出通判虢州。

    元祐九年(一○九四),以秘书少监出使辽国,使回为陕西转运使,历知陕、潭、青三州,元符中罢。

    徽宗即位,召为右谏议大夫,旋出知定州,改同州。

    入元祐党籍,贬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卒于政和中。

    著有《画墁集》,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八卷。

    《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张舜民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画墁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

    校以鲍廷博刊《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鲍本)。

    四库所辑张舜民诗较草率,今又从《永乐大典》残本中辑得二十九题三十三首,编为第五卷。

    又《画墁集》卷七、卷八为《郴行录》,中有记行诗十二首,再益以自《全芳备祖》等书中所辑集外诗及断句,合编为第六卷。

    释志南〔宋代〕

    南,朱熹曾为其诗卷作跋。

    事见《诗人玉屑》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