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汝羲〔宋代〕

    羲(《延祐四明志》作义),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清乾隆《晋江县志》卷八)。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召试学士院,授集贤校理(《宋会要辑稿》选举二八之四)。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为京东转运使、权知青州(同上书选举三二之一五)。

    四年,知南康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一)。

    八年,提点醴泉观(同上书卷二六四)。

    今录诗二首。

    徐俛〔宋代〕

    仁宗皇祐间为长乐令(明弘治《长乐县志》卷三。

    林积〔宋代〕

    (一○二一~一○九一),字功济,一作公济,尤溪(今属福建)人。

    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

    始为循州军事判官,后知湖州安吉县、吉州安福县。

    神宗熙宁间由都官员外郎改职方员外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八),为抚州通判。

    历知齐州、泗州。

    元丰中除江西转运判官,俄移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二四)。

    后知福州,兼本路兵马钤辖。

    官终中散大夫、淮南转运使。

    哲宗元祐六年卒,年七十一。

    事见《演山集》卷三三《中散大夫林公墓志铭》。

    谭掞〔宋代〕

    字文初,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昉子。

    少与王安石同学。

    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乡贡进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六)。

    七年,由广西经略司勾当公事、连州推官改京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九)。

    哲宗绍圣初知梅州(《苏轼文集》卷六六《跋所书东皋子传》)。

    元符二年(一○九九)迁户部员外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五)。

    累迁广文馆学士,广南东、西路转运副使,移本路提刑。

    后知南恩州。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八有传。

    张师中〔宋代〕

    中,仁宗皇祐二年(一○五○)以屯田员外郎充秘阁校理(《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一之三三),旋改集贤校理(同上书选举一九之一二)。

    至和中知邵武军(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四)。

    嘉祐六年(一○六一)在泗州通判任(《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四)。

    林俛〔宋代〕

    莆田(今属福建)从事。

    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

    神宗元丰初知惠州(清乾隆《莆田县志》卷一二、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三)。

    又尝知连州(清同治《连州志》卷五)。

    今录诗二首。

    石麟之〔宋代〕

    之,越州新昌(今属浙江)人。

    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

    神宗元丰中,通判寿州(《续会稽掇英集》卷四)。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海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

    六年,为开封府推官(同上书卷四五四)。

    麻台文〔宋代〕

    文,仁宗时人。

    官秘书丞,与文同有交(清嘉庆《汉州志》卷三三)。

    宋禧〔宋代〕

    仁宗庆历七年(一○四七)为侍御史。

    八年,同知谏院。

    寻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改荆湖北路(《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一、一六三、一六四)。

    皇祐四年(一○五二)为山东转运使(《金石萃编》卷一三四)。

    后以兵部郎中、直龙图阁降知凤翔府。

    嘉祐四年(一○五九)知汝州(同上书卷一九○)。

    今录诗二首。

    叶棐恭〔宋代〕

    (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四作斐)恭,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同上书)。

    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

    皇祐中知长兴县,累官检校都官员外郎。

    哲宗元祐中,知严州(《闽诗录》丙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