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1989 / 2911页 - 朝代
丁骘〔宋代〕
字公点,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咸淳毘陵志》卷一一)。
曾官左右正言,出知处州。
与苏轼、曾肇、孔文仲相交游。
有文集二十卷,已佚。
事见《咸淳毘陵志》卷一七。
释守智〔宋代〕
智(一○二五~一一一五),俗姓陈,剑州(今四川剑阁)人。
年二十三受具于建州开元寺,后住潭州云盖,乃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退居西堂,闭户三十年。
徽宗政和五年卒,年九十一。
《五灯会元》卷一七、《禅林僧宝传》卷二五有传。
今录诗四首。
释祖心〔宋代〕
心(一○二五~一一○○),号晦堂,俗姓邬,南雄始兴(今属广东)人。
为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年十九出家,初依龙山寺沙门惠全,后谒云峰悦禅师,留止三年,往依黄蘗南公。
后继席黄龙。
哲宗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
赐号宝觉。
《五灯会元》卷一七、《禅林僧宝传》卷二三有传。
今录诗四首。
章衡〔宋代〕
(一○二五~一○九九),字子平,浦城(今属福建)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
通判湖州。
六年,直集贤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五)。
历知汝州、颍州。
神宗熙宁初,还判太常寺,出知郑州。
复判太常、直舍人院,以宝文阁待制知澶州。
徙知成德军。
元丰四年(一○八一)坐事免(同上书卷三一六)。
哲宗元祐五年(一○九○)始,历知秀、襄、河阳、曹、苏、扬、庐、宣等州府。
元符二年,卒于知颍州任(同上书卷五一四),年七十五。
《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陈汝羲〔宋代〕
羲(《延祐四明志》作义),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清乾隆《晋江县志》卷八)。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召试学士院,授集贤校理(《宋会要辑稿》选举二八之四)。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为京东转运使、权知青州(同上书选举三二之一五)。
四年,知南康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一)。
八年,提点醴泉观(同上书卷二六四)。
今录诗二首。
林积〔宋代〕
(一○二一~一○九一),字功济,一作公济,尤溪(今属福建)人。
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
始为循州军事判官,后知湖州安吉县、吉州安福县。
神宗熙宁间由都官员外郎改职方员外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八),为抚州通判。
历知齐州、泗州。
元丰中除江西转运判官,俄移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二四)。
后知福州,兼本路兵马钤辖。
官终中散大夫、淮南转运使。
哲宗元祐六年卒,年七十一。
事见《演山集》卷三三《中散大夫林公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