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轸〔宋代〕

    生平不详。

    《宋诗纪事》卷三○系于方泽后,姑从之。

    张佑〔宋代〕

    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为使熙河走马承受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一)。

    哲宗绍圣中官入内内庭承制(《摛文堂集》卷七《入内内庭承制张佑转一官制》)。

    周谞〔宋代〕

    周谞,字希圣,尤溪(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知新会县。因不愿推行新法,弃官归田。著有《孟子解义》、《礼记说》。门人称周夫子。事见明嘉靖《尤溪县志》卷六、卷七。

    陈易〔宋代〕

    字体常,兴化(今福建仙游东北)人。

    神宗熙宁中游京师,会太学秋试,以非所学弃去。

    尝隠庐山,后与释有需偕隠石门。

    有《石门蝉蜕集》。

    徽宗宣和中卒。

    事见《莆阳比事》卷六、《墨客挥犀》卷一○。

    今录诗四首。

    张贲〔宋代〕

    字待举,神宗熙宁间为仙游尉(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三)。

    官终忠州司户,(《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张待举诗集后》)。

    郭汝贤〔宋代〕

    贤,神宗熙宁间知福清县(清光绪《福清县志》卷八)。

    虞策〔宋代〕

    (一○四二?~一一○七?),字经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调台州推官,知乌程县,通判蕲州。

    神宗时擢提举利州路常平、湖南转运判官。

    哲宗元祐五年(一○九○)拜监察御史(《范太史集》卷五五《手记》)。

    六年,进右正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七)。

    七年,迁左司谏(同上书卷四七四)。

    元符元年(一○九八),由知青州改杭州,入为户部侍郎(同上书卷四九九、五○二)。

    三年,权户部尚书,拜枢密直学士。

    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知成都府,入为吏部尚书。

    加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卒,年六十六。

    《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翟思〔宋代〕

    (?~一一○二),字子久,丹阳(今属江苏)人,汝文父。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自洪州教授除太学博士(以上《京口耆旧传》卷四《翟汝文传》)。

    元丰七年(一○八四)由监察御史擢殿中侍御史,改国子司业。

    八年,出知南康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四、三六三)。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复为殿中侍御史。

    四年,通判宣州。

    五年,知兖州。

    六年,再为国子司业(同上书卷四一二、四二七、四四五、四六八)。

    绍圣四年(一○九七)以直龙图阁知越州。

    元符二年(一○九九)移应天府。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再知越州,除秘书少监(以上《嘉泰会稽志》卷二)。

    崇宁元年卒(《忠惠集》附录《孙繁重刊翟氏公巽埋铭》)。

    今录诗二首。

    林仲嘉〔宋代〕

    嘉(《宋诗纪事补遗》卷九○据清《福宁府志》作林嘉仲),福清(今属福建)人。

    与同里林子充并称古屯二贤(《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八)。

    与郑侠、王圣时、林图南、李天与为诗友。

    尝游京洛,有诗三卷,已佚。

    事见清乾隆《福清县志》卷一四。

    今录诗二首。

    能长老〔宋代〕

    老,住观音寺,与彭汝砺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