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炤〔宋代〕

    (一○八八~一一六○),字仲晖,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

    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

    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为左司员外郎,寻迁殿中侍御史。

    七年,出知温州,未几除中书舍人,寻迁给事中兼直学士院。

    九年,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签书枢密院事使陕西。

    十四年,除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被劾罢,提举江州太平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一)。

    二十六年,起知宣州(同上书卷一七一)。

    二十九年,徙广州(同上书卷一八三)。

    三十年卒(同上书卷一八四),年七十三。

    《宋史》卷三八○有传。

    今录诗三首。

    薛弼〔宋代〕

    (一○八八~一一五○),字直老,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调怀州刑曹、杭州教授。

    钦宗靖康初,汴京城围解,迁光禄寺丞。

    为湖南运判。

    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至八年,两次知荆南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八、一一八)。

    十年,迁陕西转运使(同上书卷一三四)。

    历知虔州、福州、广州。

    二十年卒,年六十三。

    事见《水心集》卷二二《薛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八○有传。

    今录诗二首。

    林若渊〔宋代〕

    渊,仙游(今属福建)人。

    父师益,钦宗靖康中死难。

    事见明弘治《兴化府志》卷四三。

    赵𪛌之〔宋代〕

    赵?之,字子雍(《墨庄漫录》卷六)。

    宋宗室,魏王廷美五世孙,为武翼郎(《宋史》卷二四一《宗室世系表》)。

    少学于陈无己,有句法。

    徽宗大观初上元日有代应制之作。

    事见《耆旧续闻》卷三。

    释道闲〔宋代〕

    闲(?~一一四七),号无著,俗姓洪,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

    年二十六师芭蕉庵主,后得度。

    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改天台太平兴国寺为万年报恩光孝寺,敕师居之。

    十七年卒。

    为南岳下十六世,云居高庵善悟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今录诗四首。

    郭浩〔宋代〕

    (一○八七~一一四五),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知原州、泾州。

    历秦凤路提点刑狱,知秦州、凤翔府。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

    又徙知利州、金州。

    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十四年,为检校少保、金房开达州经略安抚使兼知金州。

    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宋史》卷三六七有传。

    连南夫〔宋代〕

    夫(一○八六~一一四三),字鹏举,德安(今湖北安陆)人。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授颍州司理参军。

    宣和五年(一一二三)假太常少卿为金接伴使,未几使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四)。

    使归,乞斩刘延庆、童贯,出知濠州。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知建康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改知饶州。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知泉州。

    三年,提举江州太平观。

    六年,起知广州,因擅释杜充子杜严,落职。

    十三年,卒于福州,年五十八。

    有奏议三十篇,文集二十卷,已佚。

    事见《南涧甲子稿》卷一九《连公墓碑》。

    吴达老〔宋代〕

    老,惠安(今属福建)人。

    原名吴天经,宣和间诏不得以天字为名改达老,字信遇。

    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

    累知惠州,移潮州,卒于官。

    事见明嘉靖《惠安县志》卷一二、一三。

    释觉〔宋代〕

    号佛照。

    住岳州君山寺。

    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二首。

    释子文〔宋代〕

    文,住台州鸿福寺。

    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