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峤李峤 〔唐代〕

    蒙恬芳轨设,游楚清音列。

    形通天地规,弦写阴阳节。

    郑音既寥亮,秦声复凄切。

    君听陌上桑,为辨罗敷洁。

    (以上见《佚存丛书》本《李峤杂咏百二十首》卷下)(按:《佚存丛书》本《李峤咏百二十首》,所录诸诗文字与《全唐诗》所载者差异较大。

    以上二诗完全不同,故另录出。

    有一句或数句不同者,录如次。

    仅个别文字不同者从略。

    〖1〗《风》首二句作「落日正沈沈,微风生北林」。

    〖2〗《雾》三四两句作「别有丹山雾,玲珑素月明」。

    〖3〗《梨》五六两句作「春暮条应紫,秋来叶正红」。

    〖4〗《楼》三四两句作「落星临画阁,井干起高台」。

    〖5〗《桥》后四句作「巧作七星影,能图半月辉。

    即今沧海宴,无复白云威」。

    )(〖6〗《帘》首二句作「晓风清竹殿,初日映秦楼」。

    第三句作「暧暧笼珠网」。

    第五句作「窗中月影入」。

    〖7〗《扇》第二句作「蒲葵实晓清」。

    第五句作「逐暑含风转」。

    第七句作「还取同心契」。

    〖8〗《墨》第六句作「皂叠映逾沈」。

    〖9〗《刀》第五句作「割锦红鲜里」。

    〖10〗《弹》首句作「侠客遥相望」。

    三四两句作「共持苏合弹,来此傍垂杨」。

    末二句作「莫欣黄雀至,须惮微躯伤」。

    〖11〗《琵琶》首句作「裁规势渐团」。

    〖12〗《珠》末二句作「谁怜被褐者,怀宝自多才」。

    〖13〗《绫》第二句作「为衾值汉君」。

    五六两句作「色带冰绫影,光含霜雪文」。

    〖14〗《素》五六两句作「碪杵调风响,绫纨写月辉」。

    〖15〗《锦》第七句作「若逢朱太守」。

    〖16〗《布》三四两句作「瀑泉飞挂鹤,浣火有炎光」。

    末句作「来穆采花芳」。

    另伯三七三八卷存李峤杂咏二首又四句,斯五五五卷存六首又三句,其文字与《全唐诗》有较多不同,录其要者如次。

    伯三七三卷载《凤》第六句作「频过颍水汤」。

    《兔》五、六、七三句作「汉殿跧容伏,梁园隐迹微,方知感纯孝」。

    )。

  • 李峤李峤 〔唐代〕

    河出昆仑中,长波接汉空。

    桃花生马颊,竹箭入龙宫。

    德水千年变,荣光五色通。

    若披兰叶检,还沐土皇风。

  • 送司马先生

    李峤李峤 〔唐代〕

    蓬阁桃源两处分,人间海上不相闻。

    一朝琴里悲黄鹤,何日山头望白云。

  • 李峤李峤 〔唐代〕

    绝饮惩浇俗,行驱梦逸材。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夜玉含星动,晨毡映雪开。

    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

  • 李峤李峤 〔唐代〕

    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

    势疑虹始见,形似雁初飞。

    妙应七星制,高分半月辉。

    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李峤李峤 〔唐代〕

    故台苍颉里,新邑紫泉居。

    岁在开金寺,时来降玉舆。

    龙形虽近刹,鸟迹尚留书。

    竹是蒸青外,池仍点墨余。

    天文光圣草,宝思合真如。

    谬奉千龄日,欣陪十地初。

  • 李峤李峤 〔唐代〕

    欲识东陵味,青门五色瓜。

    龙蹄远珠履,女臂动金花。

    六子方呈瑞,三仙实可嘉。

    终朝奉𫄨绤,谒帝伫非赊。

  • 马武骑挽歌二首 二

    李峤李峤 〔唐代〕

    昔下天津馆,尝过帝子家。

    夜倾金屋酒,春舞玉台花。

    试马依红埒,吹箫弄紫霞。

    谁言东郭路,翻枉北门车。

  • 李峤李峤 〔唐代〕

    玉甃谈仙客,铜台赏魏君。

    蜀都宵映火,杞国旦生云。

    向日莲花净,含风李树薰。

    已开千里国,还聚五星文。

  • 李峤李峤 〔唐代〕

    日落天泉暮,烟虚习池静。

    镜潭明月辉,锦帻流霞景。

    花摇仙凤色,云浮濯龙影。

    欲识江湖心,秋来赋潘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