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童谣

    佚名 〔唐代〕

    湖南有长街,栽柳不栽槐。

    百姓任奔窜,槌芒织草鞵。

    (《十国春秋》卷六九《楚废王世家》)(按:《全唐诗》卷八七八收此谣为七言四句,此作五言四句,与前不同,故重收之。

    )。

  • 闺情 二

    佚名 〔唐代〕

    百度看星月,千回望五更。

    自知无夜分,乞顾早天明。

    (〖1〗以上五十九首诗,与卷一所著录的马云奇诗一道钞写在伯二五五五残卷上,按其内容和编次,当是一人所写,可惜这个作者的姓名已不可考知。

    从诗的内容看来,这个作者很可能是一位身遭吐蕃拘禁的敦煌使臣。

    这些诗所表现的时间和地点,约在唐代宗大历元年〖七六五〗凉州陷于吐蕃到德宗建)(中二年〖七八一〗敦煌沦陷之间。

    作者在冬日从敦煌马圈口堰出发,出使吐谷浑,经过墨离海,次年夏到青海,却不幸被拘禁,失去了人身自由;又经过临水,度赤岭,次白水戍,到达被吐蕃占据的临蕃。

    他所经历的时间,正是吐蕃极盛、河陇沦陷,安西、北庭与中原音讯断绝之时,因此诗中所反映的思想状况,代表了当时西北边塞广大文人士子的心情。

    同时,这些诗实际上又是当时河陇地区的纪行诗,诗中所描述的边塞地区的自然风貌、游牧地带的典型景物以及被吐蕃攻陷后的边镇守捉的荒凉景象,在别的唐人边塞诗中均不多见,因此,它们无论在历史,或文学史,或民族文化交流的研究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宝贵价值。

    〖有关伯二五五五残诗卷,可参看柴剑虹《敦煌唐人诗文选集残卷〖伯二五五五〗补录》,见《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第四期。

    〗)。

  • 春日覊情

    佚名 〔唐代〕

    乡山临海岸,别业近天堄。

    地接龙塠北,川连雁塞西。

    童年方剃削,弱冠导群迷。

    儒释双披(原作「柀」)玩,声名独见跻。

    须缘随垦请,今乃恨暌携。

    寂寂空愁坐,迟迟落日低。

    触槐常有志,折槛为无蹊。

    薄暮荒城外,依稀闻远鸡。

  • 益阳土谣

    佚名 〔唐代〕

    长沙益阳,一时相卬。

    (杜光庭《录异记》卷七)。

  • 吉州民为刺史张儇歌(题拟)

    佚名 〔唐代〕

    昔吏𫍟𫍟,今吏詹詹,公能驭之,铅(一作「雄」)亦为铦,跖(一作「路」)亦为亷。

    始泄而(一作「绁始」)苦,终优以恬。

    昔民嗷嗷,今民咍咍,公能植(一作「抚」)之,鳏寡有怡。

    流亡既来,徭役先具,污茨尽开。

    响覆官仓,仓无斗粮,公来几时,积粟埋梁。

    响阅官库,库无尺缯,公来几时,山积层层。

    瑞露溶溶,降味公松,瑞莲漪漪,合蔕公池。

    公有异政,神之祚之,民歌路谣(一作「陲」),冀闻京师。

    天子明圣(一作「堂」),恩光远而。

    (见杜文澜《古谣谚》卷七六引《皇甫持正集》卷五《吉州刺史厅壁记》引,注一作者为《四部丛刊》本《皇甫持正集》之异文。

    张儇之名,据同人《庐陵县令厅壁记》补。

    )。

  • 又歌

    佚名 〔唐代〕

    明明在上兮天子圣,四方取则兮我公令。

    疲民苏息兮公之政,一日将去兮,谁泎我之性命。

    (均见《全唐文》卷五一○李方郁《修中岳庙记》引)(〖1〗《修中岳庙记》:「上四年,用大司计侍郎为丞相。

    其明年,以我相秉枢机,我公掌纶诰,宜为避嫌,遂自合下拜河南尹。

    将辞,上悄然谓公曰:『前时洛水为灾,洛民大溃,四走无远,至有没死者,岂胜其寃耶。

    而公今去,我无东顾之患矣。

    』公既至理事,先以恤民为寄,活生瘗死,大开廪庾,赈贫乏,饱饥膓,暖寒体,极于畿甸。

    而又蠲逋租,省徭赋,俾安稳其起居,勤强其事业。

    故远迩之民,相贺而歌曰〖略〗。

    又歌曰〖略〗。

    」杜文澜《古谣谚》卷八一云:「案《全唐文》称李方郁为建中时人。

    今考建中为德宗年号,而建中之号仅有四年,其明年则为兴元元年,文内叙述,又与时事不其相符。

    惟据连枝台座之语,知尹河南者为时相之昆弟耳。

    俟考。

    」)。

  • 邺下百姓为张嘉祐歌(题从《古谣谚》卷八一)

    佚名 〔唐代〕

    张公张公清且明,蝗虫避境(阙)成,正(《金石萃编》作「巫」)晴(阙)雨(阙)晴。

    (见《全唐文》卷三九六尉迟士良《周太师蜀国公碑阴记》,据《金石萃编》卷八二参校。

    )(按:张嘉祐,事迹附《旧唐书》卷九九兄《嘉贞传》。

    )。

  • 轻薄者为进士及第语(题拟) 一

    佚名 〔唐代〕

    及第进士,俯视中黄郎;落第进士,揖蒲华长马。

  • 《独异志》引谚

    佚名 〔唐代〕

    骄奢之灾,祸非一致。

    (《独异志》卷下)。

  • 安庆绪将败时谶 一

    佚名 〔唐代〕

    渡河野狐尾独速,明年死在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