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王维〔唐代〕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马戴

    马戴〔唐代〕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王昌龄

    王昌龄〔唐代〕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居遁〔唐代〕

    居遁,俗姓郭,抚州南城人。

    嗣洞山,住潭州龙牙山妙济寺,世称龙牙和尚。

    龙德三年卒。

    所作歌行偈颂,颇行于世。

    诗九十六首。

    (《全唐诗》无居遁诗)。

    高适

    高适〔唐代〕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戴叔伦

    戴叔伦〔唐代〕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耿𣲗〔唐代〕

    字洪源,河东人。

    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

    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齐名,号大历十才子。

    ?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

    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耿?,字洪源,河东人。

    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

    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齐名,号大历十才子。

    ?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

    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郊

    孟郊〔唐代〕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后主煜〔唐代〕

    字重光,南唐元宗子。

    仁孝,善属文,工书画,妙于音律。

    置澄心堂于内苑,引文士居其间,尝著《杂说》百篇,时人以为可继《典论》。

    开宝中,封陇西公,赠吴王。

    集十卷,诗一卷,失传,今存诗十八首。

    张又新〔唐代〕

    新,字孔昭,工部侍郎荐之子。

    元和中擢第,历左右补阙,坐李逢吉党,贬江州刺史,后附李训,迁刑部郎中。

    训死,复贬申州刺史。

    诗十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