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文
文(一○三九~一○九八),字伯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宝晋英光集》卷七《乐圃先生墓表》),因年未及冠,吏部限年未即用。
次年授许州司户参军,又因坠马伤足,遂不仕。
家有旧圃,多台榭池沼竹石花木之胜,士大夫乐于往游,知州章伯望名其居处为乐圃坊,人称乐圃先生。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荐为苏州州学教授。
八年,召为太学博士。
绍圣四年(一○九七),迁秘书省正字,枢密院编修文字。
五年,卒,年六十。
有《乐圃集》百卷,北宋末毁于兵火。
南宋时姪孙朱思裒集遗文,编为《吴郡乐圃朱先生余稿》十卷(今有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朱长文诗,以明钞《吴郡乐圃朱先生余稿》为底本。
今存《乐圃余稿》版本颇多,有杭州大学藏清周永年钞本(有李文藻校),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分别藏有清卢文弨钞校本,上海图书馆藏有吴氏拜经楼影宋钞本(有章钰校),北京图书馆藏有清康熙五十一年朱岳寿刻本(有傅增湘校),以及《四库全书》本及四库《两宋名贤小集》中之《乐圃余稿》二卷。
比勘可知,各本大多源出明抄本,多有缺误及臆改,因此除酌择有价值之异文出校或校改外,一般异文均不录。
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
仲春上丁知府金部躬率僚采释奠于先圣既而升公堂命学官讲书窃惟中庸之篇自安定先生常以是诲人阅岁既久嗣音者希某孤陋无似窃慕前哲其启讲也今龙阁黄公尝临之其终讲也金部使君又临之郡儒在列咸与荣观辄成五言律诗二十韵叙谢
天意绍斯文,成书在圣孙。
一篇穷妙理,万古诵微言。
美行敷华叶,精诚固本根。
并明参日月,幽赞极乾坤。
奥义谁钻仰,真儒善讨论。
披云观泰华,行水自昆仑。
庠序非才处,诗书素志敦。
崇朝羞倚席,暇日废窥园。
辨惑开群听,潜心到大原。
意将追往哲,学岂为专门。
盛府连称治,耆英继典藩。
始终临讲席,前后枉高轩。
全帐罗金鼎,盈庭倒玉樽。
旌旗来有庆,衿佩寂无喧。
士识师资贵,民知道义尊。
僖公史官颂,郑校相君存。
芹藻欢欣意,陵阿长育恩。
中材多杞梓,宝器列瑶琨。
五纪登朝盛,群英著籍繁。
美哉文正学,遗泽洽元元。
-
春秋终讲伏蒙知府谏议临视学舍宴劳诸生谨成小诗叙谢
泰山先生久冥寞,世把春秋束高阁。
腐儒退隠三十年,独玩遗经思笔削。
滥居师席愧匪才,日演微言更岁籥。
欲遵广路视堂奥,誓辟浮云窥碧落。
兹辰讲解告终篇,敢屈邦君亲视学。
邦君旧是补衮才,忠论嘉谟动宸幄。
密为福泽遍寰瀛,暂得麾符出京洛。
爱民如子不忍伤,政用中和屏威虐。
深惟教本在庠序,力助儒风止奸恶。
群材傥得就长育,百堵何为惮兴作。
躭躭黉舍尽修严,翼翼公堂骤清廓。
已欣华构将落成,肯枉双旌率僚幕。
清晨初谒二公祠,重道严师致恭恪。
更忘烦暑临讲席,自降威容听扬搉。
羜肥酒酾宴诸生,金印煌煌对褒博。
传闻长幼相告语,争诵诗书亲教约。
欢声四出屏阴沴,云雾俄收日华烁。
文翁化蜀士皆成,鲁侯修泮民思乐。
自惭传道竟何补,禄食充饥免藜藿。
幸逢贤守善承流,喜与吴人醉优渥。
-
雪夕林亭小酌因成拙诗四十韵以贻坐客昔欧阳公与人咏雪先戒勿用梨梅练絮白舞鹅鹤等字今篇中辄守此戒但愧不工伏惟采览
极望铺千顷,平观彻九霄。
纵横随物象,合散委天飙。
洒竹声微动,粧松势不摇。
庭空飞鸟影,窗失远山椒。
钓罢盈孤屿,行稀覆小桥。
争先笼碧瓦,骋巧缀柔条。
片片谁裁制,团团似琢雕。
丘陵平坎险,草木起枯焦。
皎洁那容染,轻清祗自飘。
匊来便幼稚,披去羡渔樵。
篷冷孤舟泊,蹄轻逸骥骄。
危楼明皓皓,虚室静萧萧。
余霰霏残夜,层冰结霁朝。
界疑华藏见,境入洞天遥。
向晦终难掩,居高却晚销。
润滋甘井脉,寒减暮江潮。
思妇啼红袖,征夫拥皂貂。
履穿愁践足,心悟任齐腰。
就映犹开卷,频餐愈病痟。
袁公当强起,谢女尚能谣。
旋取茶铛泛,多收药匕调。
任令埋蜡屐,直欲鼓兰桡。
扫处迷三径,吟余冻一瓢。
因思良友至,急奔牧童邀。
池馆增潇洒,杯盘奈寂寥。
壶中闻笑语,物外睹风标。
真乐非弦管,奇辞脱篆雕。
红尘荡涤尽,宿酒等闲消。
烛映凝膏浅,香清切柏烧。
谈围终易解,诗将可称骁。
闻道群贤集,方从五马招。
黄堂催盛宴,缇幕会英僚。
海气连平野,岩光满丽谯。
缤纷沾寿斝,炫晃照华镳。
刘白才名重,枚邹笔力超。
袴襦歌美政,牟麦庆新苗。
畎亩深盈尺,风云会再宵。
贺声周四境,瑞奏达中朝。
郡国仁风远,乾坤协气饶。
年年书大有,击壤望唐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