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熙

赵熙

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蜀中五老七贤之一,世称“晚清第一词人”。他“工诗,善书,间亦作画。诗篇援笔立就,风调冠绝一时。偶撰戏词,传播妇孺之口”,蜀传有“家有赵翁书,斯人才不俗”之谚。光绪十八年(25岁)高中进士,殿试列二等,选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应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转官监察御史。

►539篇诗文

人物生平

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蜀中五老七贤之一,世称“晚清第一词人”。在近代川渝传统文人中,乃一流大文人。他“工诗,善书,间亦作画。诗篇援笔立就,风调冠绝一时。偶撰戏词,传播妇孺之口”。光绪十八年(25岁)高中进士,殿试列二等,选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应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

赵熙一生勤学,读书不倦。家有藏书数千卷,多精心评点,今成都草堂藏有赵评点杜诗四部。其文章骈散俱精,以散文为多,尚存有成都草堂、峨眉山、乐山乌尤诸寺碑文。赵诗学古最精,运用最活,兼擅古体与律、绝,尤精五律。赵熙博学多才,抱负远大,却无法在当世施展,就寄情于山水之间。曾五去夔巫,一登嵩山,一游西湖,五游峨眉,共宜“为诗载蜀山蜀水之青碧而出也。”一生作诗3000余首,解放初郭沫若自任部分印费,在上海倡印《香宋诗前集》上下册,录诗1300余首。四川又出版《香宋诗钞》,录诗500首。《香宋词》313首,则于民国7年(1918)即刻版印行。人谓“香宋词人,禀过人之资,运灵奇之笔,刻画山水,备极隽妙,追踪白石,而生新过之”,可谓知言。

赵熙书法,字体秀逸挺拔,融诸家为一体,时人称“荣县赵字”。民国2年(1913),成都少城公园建立“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赵为书写碑名于西南。偶亦作画,喜山水小品,颇富诗情。

民国8年,赵熙主持修纂《荣县志》,任总纂。该志共十七篇,附图表数种。

民国《荣县志》行文严谨得体,反映了荣县社会实际,并加以标点断句,事为创举,被誉为巴蜀名志而获得广泛赞誉,为荣县的文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赵熙的诗文
  • 满庭芳・叶烟

    赵熙赵熙 〔近代〕

    栀子含苞,蕉心卷节,天然饭后胸宽。

    但挑容泽,云叶胜油檀。

    最是新来吕宋,中人产、一顿西餐。

    乡风古、于阗玉嘴,湘竹碎红斑。

    微烟。

    香袅袅,能消国力,酒税同颁。

    怪塾师云雾,酸味流涎。

    吸得灰痕似雪,吹箫样、还拗渔竿。

    君休笑、枝枝破瘴,功退小龙团。

  • 木兰花慢・纸烟

    赵熙赵熙 〔近代〕

    海山瑶草碧,为仙种,唤龙耕。

    取叶叶相当,雪衣一片,圆裹单层。

    妆成。

    玉簪样子,学辛家,整整玉盘盛。

    点得小红心热,花前顿歇书声。

    亲擎。

    香气袭卿卿。

    一寸逗圆樱。

    比春葱还瘦,情根节节,香火三生。

    惺惺。

    半嘘半吸,论仙才,端合号云英。

    错认非烟小像,画帘鹅管吹笙。

  • 百字令・地震

    赵熙赵熙 〔近代〕

    谁摇大块,忽壁声戛戛,四闻噫气。

    恍自东来西北去,新鼓洪炉大鞴。

    千幻生愁,五行志怪,睛转灵鳌地。

    令人肉颤,杞忧难怪天坠。

    万世陵谷谁知,景皇中叶,蜀道长如此。

    火在地心成海啸,一例洪荒前事。

    石缝螀啼,灯头花烬,久病人无寐。

    记将夜半,冬前十月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