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章望之秘校惠诗求古瓦砚

韩琦 〔宋代〕

魏宫之废知几春,其间万事成埃尘。

唯有昭阳殿瓦不可坏,埋没旷野迷荒榛。

陶甄之法世莫得,但贵美璞逾方珉。

数百年来取为砚,墨光烂发波成轮。

求之日盛得日少,片材无异圭璧珍。

巧工近岁知众宝,杂以假伪规钱缗。

头方面凸槩难别,千百未有三二真。

我来本邦责邺令,朝搜暮索劳精神。

遗基坏地徧坑窟,始获一瓦全元淳。

藓斑著骨尚干翠,夜雨点渍痕如新。

当时此复近簷溜,即以篆字花其唇。

磨砻累日喜成就,要完旧质知无伦。

吾才寡陋不足称,思与好古能文人。

好古能文今者谁,武宁秘书章表民。

无诗尚欲两手付,何况大雅之奏闻铿纯。

韩琦

(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

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

宝元初西夏事起,为陜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著,与范仲淹并称“韩范”。

庆历三年(一○四三)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

嘉祐元年(一○五六)为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英宗即位,仍为相,封魏国公。

神宗立,琦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

不久再次经略陜西。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复请归相州。

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

后因反对青苗法,与王安石不合,熙宁六年还判相州。

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

有《安阳集》五十卷。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韩忠献公琦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韩琦诗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安阳集》为底本,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又从《吴礼部诗话》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7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评论

欢迎 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