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豚(王中令既平蜀,捕逐余寇,与步队〖队伍〗相远,饥甚,乃入一村寺中。主僧醉甚箕踞,公怒,欲斩之。僧应对不慑,公奇而释之。间求蔬食,僧云:「有肉无蔬。」公益奇之。餽以蒸豚头,食之甚美。公喜,问僧:「止能饮酒食肉耶,抑有他技耶?」僧自言能诗。公令赋蒸豚诗,援〖操〗笔立成。诗云〖见下〗。公大喜,与紫衣,赐号为蜀中诗僧。)

村寺僧 〔唐代〕

嘴长毛短浅含臕,久向山中食药苗。

蒸处已将蒸叶裹,熟时兼(一作「更」)用杏浆浇。

红鲜雅称食盘饤(一作贮),软熟真堪玉筯挑。

若把膻根来比并,膻根只合吃(一作「唤」)藤条。

(《五代诗话》七引《百斛明珠》。

《全五代诗》六十引《东坡志林》)(〖1〗见《仇池笔记》卷下、《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

)。

村寺僧

暂无简介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评论

欢迎 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