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淑人迁柩至祖送还书感八首

    顾清 〔明代〕

    日日青山劝我归,明朝为尔定归期。

    宵残展转不成寐,却悔当年下钓矶。

    寻常白发怜予老,今日青山独尔归。

    肠断不堪临别处,还将好语慰孤儿。

    此路同君两度归,归时长是泪沾衣。

    如今不减当时泪,湿尽麻衣君不知。

    路转河桥客欲辞,黯然东望一沾衣。

    来时记得停舆处,茅屋垂杨映酒旂。

    三十年前二十时,小窗灯火对鞶丝。

    如今此意从谁语,头白伤心只自知。

    长安初到忆搬家,幼女娇儿共一车。

    死别生离三十载,老怀争遣不成麻。

    京华桂玉两关心,粗得心閒病已侵。

    伴我一生成底事,诰鸾空印紫泥深。

    长途极目四千里,往事伤心五十年。

    正到不禁凄断处,一声哀雁过楼前。

  • 鸂鶒吟送余大尹三首・其三

    史鉴 〔明代〕

    鸂鶒何双双,飞来水中洲。

    使君入台去,翩翩天上游。

    凤凰览德辉,一鸣三千秋。

    下以成文章,上以昭皇休。

  • 古诗十首・其五

    童冀 〔明代〕

    空斋阒无事,焚香坐清晨。

    客至惟清谈,客去常杜门。

    兹辰偶惬意,驾言出城闉。

    昔游岁未殚,今来已徂春。

    冉冉四序换,种种双鬓新。

    盛年不重来,俯仰愧古人。

  • 赠幼文幼文丁氏逸季侍童也常置帐中余从诸客徂伺得之赏其丰神瑩彻为赋二首・其二

    胡应麟 〔明代〕

    秋水为神隔绛纱,何年捧剑入王家。

    床头梦有金茎露,庭后春生玉树花。

    才比郤郎偏有意,色同弥子更无瑕。

    他时倩汝汾阳宅,飞挟红绡上太霞。

  • 长相思・道路远且阻

    朱诚泳 〔明代〕

    道路远且阻,相违动逾年。

    秋风一夕起,堕我池中莲。

    玉关渺何许,妾心空惘然。

    踌蹰坐宵境,搔首那能眠。

    山高须及巅,水深须及泉。

    离合谅有日,微躯当保全。

  • 题吴世良逊斋卷

    程敏政 〔明代〕

    终身让步不枉百,一忿忘亲真大惑。

    眼中能逊属伊谁,万古让王称至德。

    三吴故地多王孙,新安亦数延陵村。

    君家分住雁溪上,隐然乔木当高门。

    大字浓书作斋扁,祖德遥遥日星显。

    贾舶商车声利场,无竞为心似君鲜。

    轩堂处处嘉名新,华实相符今几人。

    当仁不让岂终逊,学海茫茫须问津。

  • 美人吹箫

    王恭 〔明代〕

    石栏干畔绿蕉阴,紫竹閒吹学凤吟。

    寂寂长门春掩静,商声那得到君心。

  • 九日三绝・其三

    岳正 〔明代〕

    雨中篱菊破轻黄,风外金橙试远香。

    欲上龙山高处望,不胜秋色逼重阳。

  • 画鸡

    唐寅唐寅 〔明代〕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裁 一作:戴)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 中庸

    孔伋孔伋 〔先秦〕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