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苏轼 〔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岑参 〔唐代〕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陋室铭

    刘禹锡刘禹锡 〔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渔樵耕读四首

    任环 〔明代〕

    明月扁舟,芦花浅水。

    鱼无深愁,漫兴而已。

    云山砍破,挑此一肩。

    留彼新松,以待参天。

    一犁春雨,万顷秋风。

    击壤而歌,伊谁之功。

    刺股悬梁,囊萤映雪。

    达之思兼,穷亦归洁。

  • 吕氏春秋

    吕不韦吕不韦 〔先秦〕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式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 桃花

    严遂成 〔清代〕

    砑光慰帽绛罗襦,烂熳东风态绝殊。

    息国不言偏结子,文君中酒乍当垆。

    怪他去后花如许,记得来时路也无。

    若到沩山应悟道,红霞红雨总迷涂。

  • 桃花

    陆卿子 〔明代〕

    一睹倾城貌,千山敛夕霏。

    露桃差比艳,汀月借生辉。

    蹑蹬云迎袜,凌波水溅衣。

    馀芳吹不散,常绕渚烟飞。

  • 资治通鉴

    司马光司马光 〔宋代〕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 西湖

    陈杰 〔元代〕

    小春好风日,湖上足池台。

    彼美少年子,适从何处来。

    恩光被鞍马,艳丽照樽罍。

    今者不自乐,后人谁尔哀。

  • 西湖

    司马光司马光 〔宋代〕

    佳丽三吴国,湖光荡日华。

    鱼惊动苹叶,鷰喜掠杨花。

    云过山腰黑,风驱雨脚斜。

    烟波遥尽处,仿佛见渔家。

友情链接